ERCP在胆道损伤中的应用

时间:2014-03-08 作者:admin 点击:

    胆道疾病是多发病,目前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等手术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增加,常常引起胆瘘及黄疸,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ERCP是微创的检查方法,几乎全部的胆道损伤均能得到明确的诊断,绝大部分可在内镜下行相应的治疗,避免了腹部的二次手术,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价值。
    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1、肝外胆管解剖变异;2、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粘连;3、术中过度牵拉;4、胆管烧灼伤;5、误夹胆管;6、术前胆总管结石漏诊、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嵌钝以至于胆管内压升高造成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或钛夹脱落等。上述导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在手术中很难完全避免。胆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在影像学检中,ERCP(Enc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既能精确的显示胆树的解剖结构,而且还能即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可能应该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随着近年来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的发展,已有研究者提出,在胆管损伤的病人,只要胆道-消化道连续性存在,应首选内镜治疗。即使内镜治疗失败,也不影响后续手术治疗的疗效。而如果贸然选择手术修复,消化道结构的改变(Roux-en-y胆肠吻合)将导致病人再无内镜治疗的机会。内镜下(ERCP)根据胆道损伤的具体情况,行鼻胆管引流、植入胆道支架、柱状气囊扩张等方法进行治疗。ERCP主要是通过降低胆道压力、在胆管瘘口处分流胆汁、封闭瘘口、扩张胆管狭窄、保持胆管引流通畅等机理来治疗胆源性损伤。
        因此ERCP在胆道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既是微创的又是效果确切的,避免了病人腹部再次手术,减少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