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胆道之父”黄志强院士

时间:2015-04-25 作者:侯森林 点击:
    “胆道之父”、一代大师黄志强院士昨日平静离世,天堂又多了一位普度众人的长者。
    他是行业的领跑者、肝胆胰理论发展的掌舵者,他创立的一整套理论技术体系至今仍在指引后学者的临床实践,造福普罗众患,向他致敬!
    上世纪90年代走出大学校门选择胆道胰腺疾病做为自己奋斗目标的时候,老师就给我推荐一本书《黄志强胆道外科》,这本书就是一部医学圣典,几乎都是黄志强教授亲笔撰写,特别可贵的是那本书中的极大多数的插图都是他亲自绘制。他对胆道外科有着极深的造诣和强大的使命感。这本书一直作为我的教科书,引领我步入了医学的殿堂。
    2012年北京参加全国外科疾病周,第一次聆听了黄院士的讲座,他总是那么随和、亲切,讲课深入浅出,他把胆道比喻成一棵大树、一条河流、一条管道、一个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学科发展的速度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腹部外科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技术发展最快,也可以作为这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手术造成的损伤有一半是花在制造切口上,这并不是指责传统外科追求大切口的“巨创”效应,而只是说明传统外科无法超越小切口与充分显露间的矛盾。从生物学观点看来,开放手术只是多了不可避免的切口疤痕,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观念,切口疤痕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却是永恒的。胆道系统以其出口连接至消化道的解剖学特点,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有了内镜和相关技术与设施的发展,解决了手术入路微型化但能获得有限的充分显露,便得到迅速发展。后Langenbuch时代的胆道外科中,胆石病仍然是胆道外科的永恒主题,胆管结石病的治疗始终是一个突出的向题。时至今日,内镜外科已取代了诸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内结石的清除术、胆管梗阻的置管术等以往作为高难度的胆道外科手术,胆道探查术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减少损伤自然是对身体最有效的保护,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这是21世纪外科的着眼点。大师的话,闪耀着光辉,牢记我心,总是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年近九旬时,说起几十年看过病人的病历,黄志强院士能记得一清二楚。然而,他只记得自己是1922年初出生的,却不记得具体的日子。记得,不记得,这是一座失衡的记忆“天平”。这种忘“我”,这种“选择性记忆”,淋漓尽致地称出了病人在他心中的分量。这就是苍生大医的境界!
    “幸运?机遇?还是勤奋?我确信,在不排除其他的影响条件下,是勤奋为我铺平了道路。”
    “外科医生的生活充满着不安、追求和挑战,我从未曾后悔过。”
    “把想到的做好,人生就没有遗憾。”
     ┅┅┅
    先生的话犹在耳畔,时刻砥砺着我在医学之路上前行。
    黄院士一路走好,愿天堂从此明净!